環保咨詢
環保咨詢業務現狀如何?隨著國務院取消及下放審批權,單純的項目環評甚至規劃環評業務都不能承載原環保咨詢機構的發展,大家紛紛需求新的立足點和發展點。
一是環評機構下沉到各省市,甚至縣級區域,維護自己環評業務的穩定。表現為駐京公司在各地設立分公司或合作代表處;
二是擴大環評咨詢平臺,延長產業鏈,比如原中國氣科院環評機構(環評甲級)通過改制,與京誠檢測成立北京中氣京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環保咨詢與監測相結合的綜合平臺。
三是有的環評機構直接靠向上市企業,以尋求更廣闊的發展,比如北京中咨華宇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環評甲級)被南方泵業收購,成為南方泵業(現名中金環境)的全資子公司。
除尋找基本立足之外,更為積極的公司在探索發展更大的環保咨詢市場。在2016年環保部《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引入了“環保管家”新概念前后,分別有多家環評公司和設計院探索開展了類環保管家服務。北京百靈天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在鎮江新區成立環境監測站為契機,切入鎮江開發區整體環保管家服務;神州瑞霖和環評協會成立環保管家技術聯盟,以拓展培育新的環境服務領域和內容;國環清華設計院在推進工業園區顧問服務的同時,2016年在濟寧市成立城市環保管家技術中心,負責開展濟寧市空氣質量調控技術體系研究及綜合決策支持平臺建設,項目周期三年。可見,在國家環保政策的引導,不斷加強監管、考核力度的情況下,環保綜合咨詢業務將逐漸被認可。比如在大氣考核如此嚴厲的背景下,許多城市的一把手面臨被“約談”的考驗,而類似城市環保管家的思路,從環境調查、監測數據,預測模型等角度給一把手提供系統性、完整性的決策依據。從此角度看,當地政府一把手對此業務是有需求的。
環境調查亦為環保咨詢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業務形態,是一種新型的、適應環境大建設現狀的一種更為精細、系統的環保技術咨詢業務。圍繞環境調查,其上游是環境檢測,下游是環境評估,但環境調查與其上下游間有重疊部分,環境調查能實現環境檢測與環境評估的無縫連接,從而為研究者或項目實施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從大氣、水環境、土壤三大環保戰役來看,要想有效的、長效的治理好環境問題,干好環境大建設的各項工作,環境調查將是不可或缺的前提。無論是霧霾治理的網格化監測,流域綜合治理中的流域調查,還是“土十條”中的土壤普查,都將以專業化的環境調查報告形式呈現給治理方、政府方及社會公眾。
而環境評估,則是在指在環境監測結果出來后,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并進行后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隨著我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呈現復雜性、累積性的趨勢,環境風險評價的重要程度愈發凸顯,環評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也亟需從單純環境影響分析評價向環境風險預防管控轉變。目前,我國對環境風險評價的關注及其在環評制度中的應用已開始進入實踐階段。但就現階段而言,現行環評制度對風險評價的應用仍存在局限性,其對環境風險防控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主要體現在我國環評制度中環境風險評價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法律效力與評價結果的不確定性。
所以,環境調查的直接目的是應用環境綜合分析技術,對獲取的環境監測數據和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得出環境質量現狀、趨勢、變化及影響因素等結論和建議。其目的一是為環境治理和管理服務,為環境治理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持;二是為社會公眾服務,讓社會公眾了解周圍環境質量。現階段國內的環境調查尚處于初始階段,雖然環境調查工作日益加強,環境調查報告的水平也不斷提高,但是環境保護工作日新月異的發展,帶來了更多需要通過環境調查來綜合分析的問題。